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21年第6期 名家讲坛 | “十四五”科技情报创新的思考

赵志耘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01-09

图 | Internet


赵志耘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

摘  要

面向“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新态势和新需求,科技情报工作要有全新思考和布局,明确阶段性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明确实现重点任务的基本路径和所需要的条件保障。坚持能力为本、需求导向、前瞻引领和共享协同的基本工作思路,构建共享协同的情报工作机制与共享体系,提升支撑科技创新的五大能力。

“十四五”时期对于中国的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窗口期,也是关乎中国能否在2050年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发展情报先行,面对“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新态势、 新需求,作为科技情报领域特别是科技情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从业者,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复兴民族昌盛的新高度,按照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的宏观视野,对科技情报工作作全新的思考和布局。首先要厘清“十四五”科技情报事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其次要明确阶段性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同时还需要明确在补短板的基础上实现重点任务的基本路径和所需要的条件保障。

1

 “十四五”科技情报面临的

形势需求和问题挑战


从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全国科技情报体系。我国科技情报行业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改革创新实践发挥着“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为推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情报行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以收集、整理、翻译、分析研究和报道世界科技文献资料为重点,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服务自主创新,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情报行业服务支撑科技创新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情报行业始终围绕着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持续完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及时报道全球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努力创新情报理论与方法工具,不断提供高质量情报产品与服务, 协助制定科技战略、规划与政策,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情报支撑。“十四 五”时期, 我国科技情报行业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加快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重大挑战。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演进,对科技情报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与前三次工业革命以某项通用技术的单点式突破为主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重大创新与交叉融合为核心驱动力。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群部分关键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前瞻性战略谋划下有望构筑新的发展优势。其次,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有所不同,场景驱动是本轮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我国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能够快速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反过来同时又能快速完成技术的更新迭代和性能优化。三是新兴技术研发、应用及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科技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更加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上述这些变化会带来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对科技情报行业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世界大国都高度重视科技情报工作的战略价值,科技情报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科技情报行业亟待加深对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的把握,深化对全球科技创新发展与竞争格局的认识,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情报成果,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及时的情报服务与保障。

全面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科技情报的“先行”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情报行业需要加快推动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坚持面向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决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大需求,密切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面临的重大问题,更加注重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情报工作,提供更高水平、更加精准的情报支撑。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紧迫需求,科技情报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科技情报工作整体上缺乏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科技情报体系有待完善,市场化主体培育不足,情报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创新不足,智能化情报分析能力与快速应对能力有待提升,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科技情报研究相对缺乏,高端科技情报人才缺乏,特别是能够精准对接决策需求、快速提供情报服务的战略型科技情报人才严重不足。

“创新驱动、情报先行”,面对新形势新需求,科技情报必须敏锐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趋势,重新审视当前的发展环境,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情报需求,明确发展新任务,探索发展新路径,积极推动从“跟踪型”向“引领型”转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并形成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科技创新战略决策、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

 “十四五”科技情报工作的

基本思路

根据“十四五”科技情报工作面临的形势需求和问题挑战,科技情报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是坚持能力为本、需求导向、前瞻引领和共享协同。这16个字对于“十四五”关键时期的科技情报工作至关重要。

所谓能力为本,就是要以补能力短板为目标,全面提升面向新的世界前沿科技发展趋势,适应新的科研发展范式变革,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条件基础,支撑新阶段“耳目、尖兵、参谋”职能的科技情报能力。这种能力应该能够全面适应以智能化为导向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科技情报研究和决策服务需求,支撑国家战略科技情报力量构建。

所谓需求导向,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总体要求,探索主动情报服务、精准情报服务、可信情报服务等新兴服务模式,不断扩展科技情报应用和服务场景,推动科技情报的价值释放与转化,更有效地服务国家科技与产业创新战略需求。

所谓前瞻引领,就是密切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动向新趋势,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不断面向科技创新无人区的情报需求特征,充分运用智能化科技情报分析方法和技术,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研究,提供实时动态的新型科技情报服务,支撑引领各领域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发展的科技与产业创新战略制高点。

所谓共享协同,就是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已经形成的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基础,充分高效利用已经形成的科技基础设施,围绕高效、协同构建全国科技情报体系,以系统化的思维整合各层级、各行业科技情报机构和力量,打造更高层次的科技情报共建、共享、共治、协同的科技情报网络,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避免重复的协同创新机制。

3

“十四五”科技情报工作

重点任务

按照上述“十四五”时期科技情报工作的基本原则,迫切需要提升五大能力建设。

3.1 科技文献资源的战略保障能力

资源的战略保障能力应该位于五大能力之首,这是由“十四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形势决定的。随着国际科技合作趋势出现的新变化和少数发达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抑制和打压,科技文献资源被“卡脖子”的风险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目前,我国科技投入与科研产出在全球都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对世界的科技贡献越来越大。我们有需要也应该有能力把这种投入和产出的优势转化为科技支撑能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任务目标,对科技信息工作在“高端”和“交流”两个关键词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需要抓住这个契机,围绕构建高端交流平台,形成渠道多样化、资源互补化、服务联合化的国家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确保在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在未来国际科技竞争压力中,能够资源不断线、资源不被卡、资源有保障。同时,资源保障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讲,围绕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应形成以国家科技情报机构承担公益性、普适性、公用性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收藏为主,以行业和地方科技情报机构加强学科资源、特色资源和地方资源建设为辅,建设形成渠道多样化、资源互补化、服务联合化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塑造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协同服务新格局。

首先要建设自主可控的高端论文和科技信息的发布平台。正视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起步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成规模的出版集团是短板的国情,对标世界一流,适应全球开放获取服务的新趋势,推动自主可 控的发布平台的建设,研究科技期刊开放机 制,提升预印本论文质量,制定伦理审查与 科研评价机制,研究财政资助产出科研论文开放呈缴机制。从服务模式、融合技术、典型示范三个层次入手,搭建跨学科融合预印本、开放期刊、科研论文仓储的高质量科研论文发布(发表)体系,实现科研论文资源的有效聚合与存储,支持科研论文大数据的综合利用开发和服务,培育与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科研评估相结合的开放共享生态环境。

其次是促进科技信息资源从数字化到信息化再到知识化的迈进。形成完整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元数据库和资源调度知识库,拓展科技文献信息元数据来源渠道,提高元数据对印本资源、网络资源、开放获取资源、新媒体等多来源资源的覆盖、整合、揭示和链接能力。建设新型科技信息资源发现系统,打造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从发现到获取,从信息搜索到知识发现的一站式服务。加强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设,支持多源异构引文数据的采集、集成与融合,提供语义检索、知识导航、文献计量分析、科研网络构建等服务。

三是依托资源构建科技情报分析与技术监测的平台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信息数据挖掘与情报分析等关键技术取得整体突破,研发支撑新型数据管理与分析服务的工具平台,建立技术预警响应、科技战略情报服务、颠覆性技术监测功能平台,实现创新人才地图分布、专家精准发现、科技发展态势感知、热点事件研判、科研主题分析、科研产出分析、科研机构分析、技术路线分析、科研项目分析等知识服务。

3.2 科技情报智库对科技决策的支撑能力

随着创新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和科技创新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科技决策对于科技情报智库的需求在不断上升。科技情报智库对科技创新决策的战略性支撑能力需要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做系统构建。我们需要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情报智库,这其中联合的概念很重要,我们需要一个面向战略决策和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情报联合体,发挥出智库网络的功能,为国家科技决策和科技治理提供及时、准确、前瞻、客观的情报支撑。怎样去构建一个联合体,是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高水平的支撑能力一定是在国家有重大决策需求的时候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用得好。我们需要统筹科技情报智库资源,打造科技情报智库工作平台,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情报智库网络。

首先,支撑科技决策的科技情报智库的宗旨必须是面向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按照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的要求,充分发挥政策和规划的引领作用,整合优势情报力量,着力建设基于大数据的科技决策支撑平台,开展基于事实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服务,加强面向战略决策和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情报研究,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科技治理能力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前瞻、客观的情报支撑。

其次,要通过构建智库网络形成合力。统筹国家、行业、地方科技情报机构,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科技情报研究体系,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形成智库联合体。国家科技情报机构重点开展科技创新发展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为国家科技创新决策提供战略情报服务。行业科技情报机构重点开展产业情报研究,支撑服务国家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决策需求。地方科技情报机构重点开展支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决策研究与服务,形成区域特色的科技情报智库体系。

第三,要建设分布式协同化科技情报研究平台,研究制订分布式平台的协同共享机制,实现一定范围内科技情报机构间资源聚合和成果共享。探索建立重大情报任务协同选题机制,定期发布重大决策情报需求清单。围绕科技与产业创新决策规律和决策实际过程,构建形成快速应答、分工明确、协作互动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流程,紧密贴合决策者的情报需求,推进科技预测、技术跟踪、专题综述、学科进展等情报研究,强化对科技规划、科技战略、创新政策、科技评价等的全方位支撑。研究制定各级科技情报产品统一的遴选和评估标准,提升决策情报产品的整体质量,加强科技情报工作与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的衔接,打通产品报送渠道。

3.3 前沿技术态势感知的情报预警能力

构建前沿技术态势感知的情报预警能力,在“十四五”期间尤为迫切。因为过去我们的科技情报工作有参照系,有标杆,有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但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技术领域处于引领地位,进入无人区后,对前沿技术态势感知和情报预警能力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情报感知、响应、预测和预警平台,以充分发挥科技情报支撑国家科技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情报预警能力,发挥科技情报行业在前沿技术态势感知和风险预警中的优势,加强科技情报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形成一个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优势互补的前沿科技情报感知预警和响应体系,共同支撑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发现与预警,积极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

首先是要建立前沿技术态势感知的科技情报工作机制。依托国家、行业、地方科技情报机构,开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维护国家科技安全、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领域态势感知攻关。完善动向监测、理论支持、方法集成、技术研发、数据积累、智慧产出、支撑决策等工作布局。探索前沿技术监测感知与管理的有效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科技安全情报预警与应对能力,为提升国家科技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供支撑服务。

其次,建设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感知响应平台。围绕国家科技安全的重大需求,利用多源数据信息开展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提升科技安全风险监测与感知能力。注重多来源、多类型数据信息的融合利用和深度挖掘,全面提升信息收集谱系与分析粒度,注重早期弱信号的识别和发现,揭示科技发展动向与风险预警信号。建设具备科技安全风险辨识、态势感知、情景推演、全景式分析、综合研判等功能的科技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提升科技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的常态化工作能力。目前中信所承担建设的颠覆性技术的感知响应平台已经初步实现了对多个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实时监测、感知、评估、预判、响应与服务,后续将进一步投入实战发挥出更大的功能。

3.4 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产业情报服务能力

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产业空间潜力巨大,这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独特优势。技术应用进一步倒逼技术的升级迭代,从而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让我们把后发优势真正转化为技术的先发优势。所以,科技情报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面向产业情报服务需求,以重点产业发展为重点,完善情报共享与服务合作机制,建设重点产业情报服务平台,加强智能化定制化情报研究与服务,以工程化的理念推动科技情报工作深度融入产业发展。

首先是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开展长时间、细粒度、大纵深的产业情报服务。利用智能化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工具,开展高水平产业技术情报研究,为产业创新提供定制化情报服务。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对情报的引领作用,精准化提出重点产业技术情报需求并组织开展攻关,面向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化情报服务。

其次是发挥好重大战略性区域的产业情报协同,面向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性区域,聚焦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能力评估、产业技术升级等重大需求,加强科技情报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人员交流和机构协同,共同提升产业创新情报的服务支撑能力。

3.5 科技计划管理全流程的情报支撑 

能力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理念对科技管理和创新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中信所依托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围绕提升科技计划全流程管理与服务水平,充分运用科技情报方法工具,正在完善科技管理大数据资源建设,开发面向科技计划管理决策和业务的应用,努力实现为科技计划管理全流程提供便捷化、智能化、协同化、规范化的服务。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基本定位就是为国家及地方科技管理机构、科研机构等各类用户提供公开统一、功能完备、安全高效、互通共享的管理服务,实现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与部门、地方科技管理计划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能力,形成全国一体化的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此,需要基于系统对接、互联互通等多样化数据渠道,持续汇聚关联科技计划管理领域电子文件(档案)等信息资源的结构化数据以及文本、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资源,建设汇聚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数据库、科技人员数据库、科研机构数据库以及科技计划项目产出数据库。加强科技创新结果性数据与过程性管理数据并重的科技信息资源储备建设,形成国家科技管理大数据资源体系,并做好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数据脱敏及隐私保护,确保数据安全。目前,在加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情报关联挖掘与分析,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评审专家推荐、项目内容相似性分析、学科前沿趋势预测、特定技术主题监测等深层次决策支撑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加强研发和布局。

4

“十四五”科技情报工作的

政策需求

建议一:建立科技情报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

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体系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期间建立起来的,科技情报工作在服务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攻关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验之一就是得益于党对科技情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面向“十四五”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对科技情报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希望建立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牵头的科技情报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牵头制定科技情报专项规划,在统筹协调机制的推动下,构建全国科技情报联合体,形成科技情报网络,通过统筹协调机制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合力。

建议二:加大科技情报创新投入。

创新发展,情报先行。相比较科技创新的投入,科技情报工作投入更应该先行。对于科技情报工作的投入,类似于财政投入,它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应该在国家层面建立较为稳定的多元化科技情报工作的投 入机制,保证科技情报工作投入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科技投入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建议设立科技情报战略专项,支持科技情报联合体联合攻关,提升科技情报工作的整体效能和工作质量。

建议三:增强情报学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供给。

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科技大数据加速积累、开源情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突破基于科技大数据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科技情报中的创新应用,推进科技情报技术智能化与工程化,全面提升科技情报的理论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十四五”期间对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基本方向是加强跨学科研究,促进情报学不同研究领域交叉,推动情报学技术范式与人文范式的融合创新。强化数据密集型的智能科技情报工作模式研究,加强开源情报技术研发,突破数据获取与集成技术,强化多语言机器翻译、多模态数据集成、数据汇缴与安全备份等开源情报技术研究。深化信息组织与知识工程技术研发,构建适应新时期科技创新与决策需求的知识组织与情报工程技术体系。加强融入科研全流程的科技创新评估、预警、预测与预见技术研究,注重面向 集成情报的态势感知、面向预测情报的未来技术分析、面向创新情报的循证决策等应用技术研发,积极推动反情报技术研发。

建议四:加快培养聚集科技情报人才队伍。

把握新时代科技情报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以战略型科技情报人才为重点,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跨学科联合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情报人员专业培训,加大高端科技情报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创新的理念和模式培养造就一支业务能力强、有使命担当和忧患意识的科技情报人才队伍。支持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情报领军人才,汇聚科技情报高端人才,推进科技情报专家进入重大科技工程、重大科技项目专家组,完善非科技情报高层次专家常态化参与情报研究和成果审查机制。重视复合型科技情报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能够熟练运用智能情报分析技术,掌握科技、经济、社会、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建议五:进一步加强科技情报的国际合作。

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推动知识和科技信息在全球的流动和共享是全球科技工作者的共同需求,也是科技情报工作的任务之一。在知识服务、开放获取等许多方面中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科技创新在全球创新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也愿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更加深度地参与全球的科技治理。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符合“十四五”科技发展趋势。作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科技情报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应该走在前列,从把握科技情报学术前沿、国际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技术开发和情报服务的前沿方向,到积极融入国际科技信息组织,搭建人才培养、 学术交流平台等等方面都有许多工作可以拓展。越是在国际形势对我国不利的形势下,知识的流动和交流越应该走在前面,推动我国成为国际合作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作者简介

赵志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

*原文载于《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年第6期,欢迎个人转发,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 引用格式

赵志耘.“十四五”科技情报创新的思考——2021年全国情报学会年会发言整理稿[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1,11(6):4-9.


往期 · 推荐

当期目录 | 2021年第6期

网络首发 • 名家讲坛 | “十四五”科技情报创新的思考

网络首发 | 美国过程性信息公开中的可预见损害标准及对我国的启示

往期荐读 2021年第5期 | 我国数字包容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

往期荐读 2021年第5期 | 合乘出行政策文本分析及审思:价值共创的视角



制版编辑 | 王伊杨

审核 | 于阿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微信号

xxzyglxb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朋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